伯特利投资有限公司
    •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 产品展示
      综合
      文化
      中心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 客户服务
      售后服务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新闻动态Site navigation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联系方式Contact


    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www.ragtaq.cn
    邮 箱:admin@aa.com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Welcome to visit our

    以译为媒: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分享到:
      来源:伯特利投资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5-05-14 08:10:35  【打印此页】  【关闭】

      作者:柳菁、世界郑炳林(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讲好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

      敦煌是敦煌古代中原与西域间的交通要冲,长期处于多民族共居的故事局面,形成了多语言、世界多信仰并存的讲好文化生态,孕育了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与文化自信的敦煌敦煌文化,也映射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故事深厚历史底蕴。在东西方文化的世界碰撞与交融中,翻译成为互学互鉴的讲好关键媒介,既是敦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故事民心相通的纽带,更为敦煌文化的世界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讲好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敦煌中国亦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向世界深入阐释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既是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要求。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因此,有必要以译为媒,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推动敦煌文化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使国际社会在文化浸润中深化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的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嘉宾们驻足观看敦煌文化展。新华社发

      1.译响千年:敦煌文化翻译之演进

      敦煌的独特地理位置催生了对翻译的迫切需求,而长期的翻译实践则进一步推动了敦煌文化的生成、演化与繁盛。汉时佛教东传,敦煌成为东西僧侣的会聚地,并发展为佛典汉译的重要中心,带动了佛经翻译的系统化发展。译经的影响还超越文字,延伸至视觉表达,敦煌石窟中精美绝伦的经变画便是佛经内容的图像化呈现。吐蕃统治时期,吐蕃人、汉人、吐谷浑人共居敦煌,翻译内容从宗教拓展至科技、历史、军事、文学等多领域,大量汉文典籍被译为藏文,为汉藏文化的互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丝路贸易的繁荣使得翻译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商旅通过语言互学,实现了和平合作与互利共赢。此外,莫高窟出土的汉译粟特文佛典、叙利亚语《圣经·诗篇》进一步印证了丝绸之路上的多语互动格局,展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莫高窟藏经洞在20世纪初被意外发现后,大量珍贵文献和文物流散世界各地,引发西方世界对敦煌的广泛关注,国际显学敦煌学随之诞生。在这一进程中,翻译成为理解和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认知手段,主要表现为译介和译写两种形式。译介成果以敦煌文献译本为核心,涵盖敦煌遗书、学术研究、艺术画册及文学创作,自1914年7月翟林奈(1875—1958)首次译介《敦煌录》以来,汉英翻译已延续百余年,推动了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敦煌学的国际交流。译写成果则包括所有以外文书写的敦煌学研究及敦煌相关的其他作品,如美国记者艾琳·文森特(1919—1997)1948年到访敦煌的见闻录《神秘绿洲:敦煌千佛洞》。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1892—1973)为该书作序,称此行为“朝圣”和“伟大的探险”。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敦煌知识的跨文化、跨语言流动,更在全球视野中塑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形象。

      翻译在古代推动了敦煌文化的形成,在现代促进了丝路精神的传播,使敦煌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节点跃升为中国文化的世界象征。如今,翻译持续赋能敦煌文化,不仅拓展了敦煌的国际影响力,更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

      2.译道弘远:敦煌文化翻译之承载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敦煌文化翻译承载着弘扬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21世纪以来,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已从经济崛起逐渐拓展至对中国文化历史根基的探索。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作为多元文明交汇的结晶,敦煌文化不仅体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凭借已有的海外传播基础,敦煌文化的国际推广具有更高的可及性和实效性。向世界弘扬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与创新性发展,更是以全球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彰显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

      敦煌文化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敦煌文化翻译肩负着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人文基础。敦煌文化凭借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感人至深的莫高精神和扣人心弦的敦煌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展现出强大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具有推进民心相通的天然优势。通过翻译打破语言壁垒,以国际化表达传播敦煌文化、阐释丝路精神,能够在沿线国家地区民众中推动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从而助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敦煌文化是敦煌学的学术基础和研究依托,敦煌文化翻译承担着助力中国学者掌握敦煌学研究话语权的使命。敦煌学的发展曾经历“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深切遗憾,也曾长期陷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被动局面。当前,敦煌学正处于国际合作深化与学术体系重构的关键阶段,翻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翻译,国际敦煌学资源得以双向流动,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同时推动成熟且富有活力的国际敦煌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不仅为敦煌文化的国际性自主阐释注入动力,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本土敦煌学迈向更加开放、包容、互鉴的发展格局。

       3.译笔不辍:敦煌文化翻译之展望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但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要改变这一现状,需紧密贴合内外需求,推动传播方式的合作创新,并培养高素质传播队伍。具体到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围绕“讲什么”“如何讲”“谁来讲”三大核心问题展开。

      对接内外需求,优化翻译选材。敦煌文化翻译的内部需求源于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的需求,应优先外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权威敦煌学著作、高传播价值的优秀敦煌文化著作。外部需求源于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关注需求,在贴近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和认知框架的基础上,分众化精准对接需求,确保译介内容既契合国际社会的关注方向,又能有效传递敦煌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而逐步引导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从“知之”走向“乐之”,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文化互动与情感共鸣。

      深化跨界合作,依托技术创新。敦煌文化翻译极具挑战性,亟须敦煌学界与翻译学界协同推进,通过跨文化、跨学科、跨机构的深度合作,构建集研究、翻译、传播于一体的国际化学术共同体。这不仅有助于敦煌学的国际化发展,也将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的可见度与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各类新技术推动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语料库建设、提高翻译效率,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术语体系的动态优化。技术赋能还可弥补语言符号的局限性,构建多模态翻译范式,提升敦煌文化国际传播的吸引力与沉浸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更为多元的表达路径。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体系。提升敦煌文化的全球传播效能,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外语能力突出、专业素养深厚的多语种翻译团队。为此,应长期选拔并培养兼具敦煌学背景与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提升文化阐释的精准度与颗粒度。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优势,推动敦煌学、语言学及传播学人才的融合发展。此外,需建立健全的翻译人才储备体系,确保人才队伍的动态平衡与持续优化。建设高素质队伍有助于让世界读懂敦煌,从而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展望未来,敦煌文化应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驱动更深刻的变革,尤其应着力提升其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并创新传播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应注重敦煌文化的全球化、区域化及分众化表达,以提升其传播影响力、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话语说服力及学术引导力。通过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向世界讲述更具时代价值的敦煌故事,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传递更富共鸣感的中国声音,努力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中铸就新典范,绽放新光彩。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0日 14版)

    上一篇:北京多区共绘世界读书日文化图景
    下一篇:苏峪口瓷窑址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官窑(考古中国)

    相关文章

    • 让问题口罩无处藏身!浙江查处曝光一批口罩违法典型案例
    • 20余人银行卡在境外被盗刷 原来是刷卡促销惹的祸
    • 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
    • 让问题口罩无处藏身!浙江查处曝光一批口罩违法典型案例
    • 上网功能关闭依然产生流量 消费者质疑中国移动乱扣费
    • 青云智上 AI新视界
    • 七部门倡议优先选用安徽茶
    • 湖南益阳市场监管部门查获40万只“三无”口罩
    • 梁保华:30年不忘初心的基层消费维权“活雷锋”

    友情链接:

    • 安徽:“黑科技”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
    •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
    • 一碗螺蛳粉烹出文旅大产业
    • 赶全国非遗“大集” 中外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 春花不止于江南——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
    • 中国早期农业村落的样本(考古中国)
    • 铁路部门实施重点旅客运输服务新规则
    • 1至3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9586.83万
    • 我们问了13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讲脱口秀
    • 到北京平谷感受“全龄层沉浸式桃花元宇宙”
    • 中国“文物医生”在海外 妙手匠心帮助修复世界文化遗产
    • 2025北京书市:一场年轻态、文艺范、惠民性的文化盛宴
    • 国家邮政局:8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6.2%
    • 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
    • 去码头整点薯条
    • 国家药监局: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抽检全部合格
    •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禁用“不添加”“零添加”
    • 话剧《青蛇》被侵权,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声明
    • “颍上村嫂”凝聚社会治理“她”力量
    • 春花不止于江南——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
    • 郑茜: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民族博物馆
    • 福建漳州加强化妆品备案管理
    • 故宫特展来了!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 安徽集成举措促夏粮迎丰收
    •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 郑茜: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民族博物馆
    • 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提示:不是所有净化器都能除花粉过敏原
    •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
    •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
    • 两会声音
    • 中国早期农业村落的样本(考古中国)
    • 话剧《青蛇》被侵权,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声明
    • “质量月”曝光台
    • 第三届浙江音乐学院国际管乐艺术节开幕 10场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
    • “转角遇见美” 杭州构建29个街头演艺示范点
    • 安徽省果树产业效益创历史新高
    • 藏粮于技,看“起飞”美学
    • 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 带火了这座城
    •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
    • 红色演艺、“简述中国”、古乐演奏……清明假期“文博游”火热
    • 人气值“爆”了!乡村花卉消费引热潮
    • 文化中国行丨丽江古城“天雨流芳” 一句劝学古训背后的文脉书韵
    • 满目春色 处处欢歌
    •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禁用“不添加”“零添加”
    • AI时空映画|花开中国 春满山河
    • 深蹲系列之蒙城:老牌“养牛示范县”如何抢抓“新风口”
    • 来故宫,赴一场园林雅集
    • 如此爱园林,如此爱自然
    • 国家医保局规范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读懂写在中华大地上的运河史诗
    公司简介|产品展示|新闻动态|成功案例|客户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伯特利投资有限公司   sitemap

    0.1653s , 9204.3984375 kb